非遺繡娘“織”就高原新光景

“針尖走藏地,絲線連古今。”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半扇門鎮(zhèn),黨員零售商戶蘇天英操持“樂民副食店”已6年有余。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,如今成了非遺藏繡與現代商業(yè)碰撞的“奇妙空間”,藏繡禮盒、文創(chuàng)作品與貨架商品交相輝映,講述著傳統(tǒng)技藝煥新的故事。
曾經,蘇天英只是守著煙攤苦等顧客的傳統(tǒng)店主,生意一般。
作為單親媽媽的她,既要打理店鋪,又要照顧家庭,在生計的壓力下艱難摸索出路。然而,骨子里對家鄉(xiāng)藏繡文化的熱愛,讓她不愿看著這門千年技藝在歲月中沉寂。
蘇天英(右)和同伴一起展示非遺刺繡技藝。四川省煙草專賣局供圖
一次偶然的機會,蘇天英意識到藏繡蘊含的巨大潛力。她毅然決定將店鋪轉型,從傳統(tǒng)副食零售向“非遺+零售”模式探索。
起初,她面臨諸多困難:缺乏專業(yè)的藏繡展示空間,游客對藏繡興趣不大,周邊的繡娘也對其想法持懷疑態(tài)度。但蘇天英沒有放棄,自己動手布置店鋪,將藏繡元素充分融入,在柜臺旁擺放藏繡制作的小物件,吸引顧客注意力。
慢慢地,蘇天英的堅持有了回報。2024年12月,她的店鋪升級為“藏繡+研學”體驗館,每月接待旅行團超200人。
在她的推動下,村里的非遺工坊搖身一變成為“活態(tài)課堂”。游客可以全程觀摩“選線——染色——構圖——刺繡”等核心工序,親手嘗試藏式十字繡技法,還能將作品帶走作為紀念。藏繡也帶動了店里的煙酒副食生意,目前蘇天英每月增收500元以上,旅游旺季則更多。
在丹巴,一代代像蘇天英這樣的手藝人不懈傳承,藏繡已形成完整的產業(yè)生態(tài)。青稞田與繡坊交織成畫,既有“百年繡莊”的老作坊,也有“云端繡閣”的直播間。如今,靠著藏秀文化,半扇門鎮(zhèn)掀起一陣文旅熱潮。(李平、李鑫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