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志與石窟文化融通,文化與旅游融合

人民網成都7月4日電 (劉海天、實習生王孜萱)7月3日,中國地方志與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論壇——“地方志與石窟文化”分論壇在資陽市安岳縣舉行。
該論壇由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、中國地方志學會主辦,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、四川省地方志學會協(xié)辦,中共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(資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)、安岳縣委縣政府承辦。
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、主任陳文學出席并講話,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、主任陳建春,中共資陽市委副書記、市長趙浩宇在會議上致辭。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、一級巡視員邱新立,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、副主任、一級巡視員江紅英主持會議。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何曉棟,資陽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蒙宇出席會議。大家匯聚一堂,共同探討地方志與石窟文化的深度融合與發(fā)展路徑。
地方志與石窟文化分論壇現(xiàn)場。資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供圖
陳文學強調,石窟文化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,體現(xiàn)了中華文明的連續(xù)性、創(chuàng)新性、統(tǒng)一性、包容性與和平性。地方志與石窟文化的融通是“文獻”與“實物”的雙向滋養(yǎng)。
陳建春指出,安岳石窟是中國南方石窟的典型代表,具有“古、多、精、美”的特點。全省地方志部門要挖掘石窟文化資源,推進文旅融合,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。
趙浩宇表示,資陽將以巴蜀石窟寺文物主題游徑為抓手,突出“科技+”“數字+”,提升安岳石窟保護利用水平,讓石窟“活”起來、地方志“動”起來、傳統(tǒng)文化“潮”起來。
論壇以主旨演講、交流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。在主旨演講階段,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檢測中心副主任張正模,中共四川省委、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后強等多位專家學者,分別從石窟保護、巴蜀石窟特色、大足與安岳石窟比較等角度發(fā)表演講。在交流研討階段,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圍繞地方志與石窟文化的關聯(lián)、保護利用等議題深入交流,提出多項建議。
本次論壇為地方志與石窟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。下一步,各方將聯(lián)合推進研究成果轉化,助力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