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- 登錄
王國平主編《隨喜帖》出版 成都作家研究收獲新成果

近日,由成都市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王國平主編的《隨喜帖——李銑詩歌評論集》由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。據(jù)悉,這是一部關(guān)于成都詩人李銑作品的評論文集,也是一部以李銑為對象,研究成都乃至四川詩人的微觀樣本。
李銑,土家族,祖籍重慶秀山,生于四川成都。20世紀80年代初在成都大學中文系讀書期間開始詩歌創(chuàng)作,至今活躍詩壇。作品發(fā)表于《詩刊》《星星》《十月》《上海文學》《四川文學》《山花》《草堂》等報刊,收入《中國年度優(yōu)秀詩歌》《中國年度詩歌精選》《四川百年新詩選》等選本。著有詩集《感動》《歌聲從天而降》《月亮上有水》《赴永遠的遠》等。作品曾獲首屆金芙蓉文藝獎、首屆李劼人·錦水文學獎等表彰。
李銑從事詩歌創(chuàng)作40余年來,收獲詩歌500余件,同時也收獲了朋友們對他詩歌評論的文字隨喜。本書收入了著名詩人、詩歌評論家木斧、尚仲敏、李自國、龍郁、宮白云、何光順、李永才、陳小平、凸凹、唐宋元、王學東、肖云、林科吉、雪峰、呂歷、趙學誠、龔學敏等評論文章20余件,對其詩歌進行了細致解讀,分析了其詩歌主題、語言、技巧之得失,并對其詩歌風格的形成進行了科學梳理。該書還收入馬及時、何民、陳曉兵、王國平撰寫的人物印象記4件,對日常生活與煙火人間中的李銑進行了詩意表達與原生態(tài)呈現(xiàn)。同時,書中還附錄了李銑舊作《梔子花開》《杭白菊》《歌聲從天而降》等33首,新作《流水漁樵》《美好的仍然是離愁》《雨季奔波》《靈巖書院》《看戲》等32首。李銑關(guān)于詩歌的思考短文《我相信月亮上有水》等5件,可以幫助讀者認識一個更加立體、生動、豐滿的詩人形象。
著名詩人、詩歌評論家、中國作家協(xié)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、四川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、《草堂》主編梁平為該書作序,他認為:“如果把李銑的生命版圖劃分為生活場域和精神場域,他的精神場域就是他的詩歌。這兩個場域可以劃分,又是合二而一的,構(gòu)成了他完整而豐富多彩的生命軌跡。我特別喜歡他的《去往或者回歸》,回形針鮮明而強烈的印記,格桑花實實在在的美好,‘溜溜城池’夢幻般神秘的召喚,無論去往或者回歸,人生道路概不過如此。曲折、艱難,循環(huán)、重復,但是只要心里有夢、有美好的指引,就能義無反顧,一直走下去。這是李銑精神境界的另一種堅韌,也是認識李銑其人其詩的秘鑰?!?/p>
據(jù)該書主編王國平介紹,自古以來,成都詩歌傳統(tǒng)源遠流長,加之“天下詩人例到蜀”,成都也是全國詩人向往的詩意之城。不惟古詩如此,對新詩而言,成都也貢獻甚巨。新詩誕生一百年來,成都始終是與北京、上海比肩的詩歌重鎮(zhèn),涌現(xiàn)出了杜谷、王爾碑、流沙河、木斧、孫靜軒等一大批重要詩人,被中國詩壇貢獻了諸多優(yōu)秀文本。“李銑就是其中的一位,李銑的詩歌有著迥異于他人的個性與氣質(zhì):人間煙火在下,思想光芒向上。他的作品從個體的人出發(fā),用‘詩’捕捉與打撈有愛、有淚、有感情的日常生活,然后讓自己的‘思’沿著升騰的淚水不斷飛翔,抵達遙遠的天際,繼而仰望星空,最終以巨大的包容和悲憫俯視人類,鳥瞰大地、觀照內(nèi)心……緊貼星空的思想為他的詩歌插上了飛翔的翅膀,而詩意的煙火讓他的思考落到了人間,回到了故土,踏上了廣袤而堅實的大地。”
盡管成都擁有如此眾多的優(yōu)秀詩人,但目前對詩人們的研究還不是很豐富。因此,王國平希望通過《隨喜帖》對李銑作品的剖析,讓更多人關(guān)注李銑的詩歌,關(guān)注成都的詩歌,更期待該書能助力成都乃是四川詩人的作品研究工作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